萧天枢说“这种禁忌地还有“地骸”……”

    年复说“地骸是什么?”

    萧天枢说“这是指许多插在地里骸骨,这样的情况,是绝地。在道教中,把这样的阵法,称为禁锢妖魔的绝地🌪🁺🊵。很多年前了,南方某城市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有挖掘机工人,挖地时挖到了立起来的怪异骸骨,骸骨带角还有白毛。”

    年🀯复说“我去,这恐怕是传说中的白骨精🌙⛊了?白骨居然还长角🋁🖖长毛……”

    萧天枢说“这事情在当时传的很火,挖到那个工人当晚就猝死了。当🋘🙨🌺时媒体称是因为果子狸,其实这样的说法明显是掩盖弥彰,果子狸一直有人吃,但是那里之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了。”

    年复说“老子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存在的意思吗?那这些骸骨怎么就都不🁇化,怎么解释无呢?🚴🗦”🕲

    萧天🊂🍟🉘枢笑道“你是说埋葬在地🏓下的骨头都经久不化,何况还什么都🜧🄣⛂没有呢!首先我们可以肯定这个“无”并非什么都不存在的意思。这个“无”具体要如何解释,得看我们自身对《道德经》的“道”的理论如何理解。其实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就给出了“道”、“无”、“有”的定义和关系。”

    年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萧天枢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道”的作用下,天地最开始🄫🀝♚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无”,而生成天地万物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有”,所以“有”是万物的母体。再来看四十章中这句话的上下文和原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循环反复是“道”的运作方式(反者道之动),而在无形中对万物施加影响是“道”的特性(弱者道之用)。这是在阐述“道”的特质和运行状态。注意,《道德经》中的概念都是在说明一种状态。“道”是状态,“德”也是状态,“无”是状态,“有”也是状态。那么“天下万物生于有”作何解释?其实就和“有名,万物之母”是一样的。因为有了“有”这种状态,才会产生天下万物的实质化形态。”

    年复说“萧兄弟你,简单举例说明一下“道☠🀷”和“德”的状态?”

    萧天枢说“假如我们站在原地,要向某一个方向出发,但是并没有迈步,那么是不是有着朝任何方向走的可能性呢?这种充满所有可能却没有选择的状态,就是“道”。因为没有选择而拥有所有选择,这也就是“🊋🎲🕀无”。如果我们现在向某个方向移动一步,就打破了这种状态,我们在“道”的基础上做出了选择,抛弃了其它方向,得到了前进的方向,这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有”了,也就是“得”了。“道”的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年复说“而“有生于无”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相对于“道”这种最本初的“无”的状态,我们把“德”这种选择方向之后的动态称作“有”。实际上“有”和“无”是“道”这种初始状态发生了选择方向之后的两种对应的状态。有“无”才有“有”,而并非“道”变成了“德”,成为“有”的状态,就没有“无”的状态的“道”了。“有生于无”其实是说没有“无”这个“无名,天地之始”的概念,就不会有“有”🗡这个相对概念的意思。所以才会“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和“无”,同从“道”出,但是因为状态不同而名字不同罢了。“无”的状态是“德”中像“道”的状态,但并非“道”,而“有”则是“德”中和“无”相反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我们统称之为“玄”,“玄之又玄”就是“反者道之动”的运行轨迹,有无合一,是所有的、最终的归属,也就是回到“道”的状态(众妙之门)。我们可以把“无”比作佛家理论中的“空”。因为佛教理论在民间普及更广,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空”并非“空空如也”,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充满了的状态。比如说杯子“空”了,实际上装满我的情义之🈰🁻类的这种狡辩。”

    萧天枢说“其实这种认识是错的,这个“空”另有其意。佛教“三法印”,《杂阿含经》中的“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也就是原始佛教“苦集灭道”四真谛的另外一种表述。其认识逻辑是,由于“无常”而“空”,由于“无我”亦“空”,而成佛就是明白这些道理后的“涅槃寂静”。基于龙树的中论,这种“空”并非指万物皆空,而是指万物的本🉨性都一致,也就是万物是没有自性的,如果有,这种“自性”也只能是“空性”,也就是“佛性”。而通过修行达到这种认识就是“明心见性”,这个“性”就是“空性”,即佛性。”

    年复说“佛对道怎么说?”

    萧天枢说“佛性🋧🛰是对道家的“德”的另一种解释,或者说是🌾对“德”的反叛。因为道德的“德”,并不包含“空性”,没有自性的东西,就是没有“德”。”

    萧天枢和年复两个人在庙中度日,也还惬意,这一日聊天到深夜,只听庙门铛🃥🙼🏬铛作响,两个人都给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