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张白纸好作画”的理论来说,改写第二部电影里的詹姆斯·莫里亚蒂,比第一部电影的布莱克·伍德要难得多。不过在林祐笔下,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既然布莱克·伍德制造的政治丑闻被掩盖,那么面对莫里亚蒂制造的外交丑闻就继续照方抓药好了。
大英帝国身为十九世纪末的世界霸主,要维持世界既有秩序,要维持与盟友、对手间表面的和平,自然需要麦考夫·福尔摩斯先生这等识大体、顾大局,而且手腕高超、长袖善舞的俊杰襄助。
遮掩真相这种事,麦考夫也算驾轻就熟了不是?
对林祐来说,有一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柯南·道尔爵士对莫里亚蒂的角色塑造其实着墨不多;看原著小说的文字,本身就带着点“欲言又止”或“点到即止”的味道。
要是把这种行文方式解释成“受到权力者施压而隐瞒大部分事实,不得不遮遮掩掩地讲故事”,完全说得过去。
于是,当看到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肢体交缠着一起摔下瀑布时,林祐拿起鹅毛笔,照着先前的思路一挥而就。
全部文字写定停笔的同时,果然一举排除了主要逻辑矛盾,让这个经历过双重改编的故事顺利融入大世界。
相较于神明故事的改写来说,人类故事的改写在难点上有所差异。神明的故事融合,难点在神明本身;人类的故事融合,难点在故事逻辑。
虚幻维度的许多神明有能力看穿世界真相,当世界融合的时候,一旦改写内容不合心意,祂们完全有能力拒绝接受。这种时候,要么武力镇压、要么互相妥协。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版本的同一个神明,只能用神格分身、神念这样的概念加以融合。
人类却不一样;再聪明的人——比如福尔摩斯兄弟——也不可能看穿世界真相;改写的时候,只要把故事逻辑捋顺了,完全可以把两个不同版本的人融合在一起,变成一个人。
其实,要是遇到实在无法捋顺逻辑的人类故事,大可以选择其中知名度、影响力较小的故事世界直接舍弃掉;看不透世界真相的人类又不可能提出抗议。过去的执笔人就是这么做的;想想看,《基督山伯爵》改编、翻拍的版本也不少,还不是顺顺利利融合进大世界了?
只不过这一次属于诸神系有意考验,让林祐无法采取“舍弃”的方式,必须硬着头皮把世界观逻辑严重冲突的故事全部融合进来。要是按过去的方式,融合福尔摩斯的故事也不算多大难题。
确认这方电影世界融合完成,新的传送门在林祐身边打开;门的对面不再是十九世纪粗犷、脏污的工业城市,而是二十一世纪的欧洲金融中心,也是日不落帝国最后一抹余晖所在。
一步跨过,恍若隔世。
依然是伦敦这座城市,空中已经不见曾经的阴霾;昏暗、粗粝、阴沉的印象,迅速被五光十色、霓虹彩照所替代。看着满大街的智能手机,林祐恍惚有一种重回前世的错觉,但很快就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