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学网>竞技网游>教父万岁 > 第八十一章 再见,胡佛
    万众期待中,《纽约时报》再次摆上报摊,短短半个小时内,所有报纸一抢而空。《纽约时报》似乎打算玩一场大的,依旧是昨天的版面样式,第一版的粗黑字体标题远比昨天的更为震撼。

    ――再见,胡佛。

    今天的主角不是《华盛顿邮报》记者和fbi副局长,而是死去一年多的约翰?埃德加?胡佛,那位自去世后争议始终不曾减弱过的fbi掌权人。

    《纽约时报》历数埃德加?胡佛一生的所作所为,毕竟这位掌权人太过神秘,资料有限,所以加上了一些民间秘闻。比如,他手中有绝代风华玛丽莲?梦露,以及罗斯福总统夫人的**。

    该报道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一篇介绍其人生平的悼文。

    这位fbi的超级掌权人自诩美国的守护者,从某些方面看来,他确实做到了,而且做得很不错,凡是显露出对美国有威胁的人,都被他用各种方法除掉了;他不是圣人,自然有缺点,不过报道用很温和的手法处理了他的缺点和毛病,让他变得真实起来。

    随后,笔锋一转,以“1972年5月2日,他死了”为转折点,开始介绍他死后的联邦调查局。在记者笔下,埃德加?胡佛死前死后的fbi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政府部门,至少他掌管下的fbi从未发生过联邦探员泄露机密的事件,更何况泄露机密的人竟是fbi的二把手。

    这简直是比水门事件还要大的丑闻!

    “虽然很多人对埃德加?胡佛又畏又惧,虽然埃德加?胡佛曾经做错过一些事,但毫无疑问,他始终将美国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笔者不禁要问,如果埃德加?胡佛还在,会否出现‘深喉’?到底还有多少个‘深喉’?美国的利益,将由谁来维护?我们还能相信谁?”

    乔治?兰德尔终于露出他撰写报道的目的,在前面的叙述下,这样的提问显得极其顺其自然。他无处不暗示fbi是维护美国利益的部门,而埃德加?胡佛死后的fbi,已经彻底变质了。

    文章最后,是以标题为结束:再见,约翰?埃德加?胡佛。

    整整两版的报道,直到下一版才是这次fbi闹出的丑闻的后续报道。在乔治?兰德尔的精心剪裁下,一系列图片和对话,坐实了作为fbi副局长的马克?费尔特推翻尼克松政府的意图。

    水门事件,由此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不再只是仅仅围绕总统的丑闻。更绝妙的是,接触马克?费尔特的《华盛顿邮报》记者问了一个不该问的问题,他问:“那五个人潜入民主党总部后,很快就被民主党的人抓住,民主党的反应未免太快了吧?这里面有没有问题?”

    马克?费尔特答道:“你相信没有问题吗?我敢打赌,肯定有人泄密给民主党,而我也找到了证据。”

    两位当事人可以指天发誓,这本是闲谈,绝非有目的的询问。而且,马克?费尔特刻意强调,这番话不能够报道出来,鲍勃?伍德沃德也答应了。

    更大的丑闻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