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时光转眼而逝。
曹操逃回陈留之后,得到当地巨贾卫弘的资助,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招兵募马。
短短两三月的功夫,就征得义兵五千余人。
新兵交给夏侯兄弟训练,其中还有两名壮士来投,一个是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另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
曹操见此二人不仅有勇,亦是读过兵书,便留为帐前效力。
其父曹嵩听得儿子募兵,也在谯县征募千余兵丁,由曹氏兄弟曹仁、曹洪统领,带来陈留与曹操汇合。
再加上陈留郡兵,曹操这里的军队就足有万人。
这天,陈留郡守张邈将曹操请到府上,商量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曹操知道张邈在担心什么,陈留这里虽有万余兵卒,但要对付董卓的二十万大军,还远远不够。
“靠我们这点兵力肯定不行,所以要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曹操对此早有想法,等到各路诸侯合兵,兵力肯定不会低于董卓。
“那如何让他们出兵相助呢?”
张邈仍旧有些忧愁,如果只靠一纸书信,估计没几个人肯出兵讨董。毕竟天子在董卓手上,搞不好还会落得个谋逆的罪名。
兴兵作战,讲究师出有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是攻坚作战,还是讨伐镇压,必须都得有一个正义的旗号,起码得在大义上,站得住脚才行。
现在董卓手中握有天子百官,他那方便代表着正统。
这也是袁绍等人恨及了董卓,却迟迟不敢起兵征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