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夔判了死刑却一直没有执行,全靠陆炳这十年钻了死刑复核的漏洞,苟活了一年又一年。
明朝死刑复核权在皇帝手中,每年年底集中送到皇帝那里复核。皇帝打开卷宗,确认无误,朱笔一勾,刑部就安排下去,砍头的砍头,绞死的绞死,排好日期,并公布于众,招呼围观群众准时观看行刑,因为死刑有教化世人的作用,警告人们不要犯法。
如果皇帝觉得有疑问,会发回去重审,犯人暂时死不了。
但每年那么多死刑犯需要复核,皇帝的案头堆成小山,为了展现皇恩浩荡,总会放过几个,等来年再审核,类似洪武帝这种嫉恶如仇又勤奋的皇帝,也绝对不会把所有案卷都勾死。
很多死囚死在监狱里都没能等到皇帝朱笔御批、核准死刑那一天。
何况嘉靖帝忙于修仙炼丹,没那么多耐性全部看完,最后几本的卷宗都不会碰,等来年再复核。
所以,根据死刑复核规律,堆在最上面的死囚几乎必死无疑,但最下面的基本还能再苟活一年——如果不死在监狱里的话。
陆炳就是走了这个空子,每年都贿赂搬运死囚卷宗的太监,要他们帮忙把丁汝夔的案子压在最后一个。
谁敢不给陆炳的面子呢?何况人家给了银子。
所以丁汝夔年年倒数第一,苟了一年又一年,十年过去,还活的好好的。
丁汝夔的囚室有书架、书案,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小床挂着蚊帐,墙角马桶还有布帘遮掩,保护隐私,让他有尊严坐牢,等待未来可能执行的死刑。
他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地下囚室潮湿,容易滋生虫虱,他没有留胡须,每隔三天就有小卒来给他刮胡子——囚犯不容许碰刮刀铁器之类的东西,连饭碗和勺子都是木制的,为了防止囚犯打碎,用破瓷片自残或者伤人。
陆炳尽量让丁汝夔在等死的过程中舒服一点。
若不是周围的铁窗,铁栅栏,一道道铁门和站岗的狱卒,丁汝夔的状态就像一个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的致仕隐居的隐士。
而三十多年来一直无限风光的陆炳,就像一炳爬满了锈迹的兵器。
若把这两人放在一起,旁人会以为陆炳才是那个每年都在等死的死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