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印度饥荒的时候,英国在美国的殖民地也在闹独立。
从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响起后,做粮食期货贸易的就开始发财了。
做农产品期货的时候,要时刻关注供应和需求的变化、播种面积和天气变化。
官修史料往往从“革命视角”出发渲染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以弱胜强”“推翻压迫”的进步运动,但真相并非如此。
后来签署了独立宣言的国父们其实触犯了当时大英帝国的叛国罪。美国独立之初共有13个州,源于英国移民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13个殖民地,号称“独立十三州”,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公里,人口逾250万。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殖民地已经建立起发达的造船、毛纺织、酿酒、玻璃和冶金等众多工业门类,而且粮食、棉花可以自给,捕鱼业也很兴盛。鼎盛时期英国三分之一的商船是北美殖民地建造的。生铁产量甚至超过英格兰威尔士,达到每年3万吨。
北美殖民地不同于英国本土,当地民风彪悍尚武,为了开拓边疆保卫家园、抵御印第安人和猛兽袭击,殖民地不仅军工业发达,而且民间枪械保有率也比英国本土高得多,形成了浓厚的“枪械文化”。独立战争期间,神出鬼没、枪法精准的北美民兵打得英国正规军丢盔弃甲,给敌方后勤补给线和小分队构成巨大威胁。
美军大陆军和武装民兵总兵力始终不少于4万人。先后有20万人扛枪上阵,素来被说成“弱小”的美国海军也有约160艘舰船。此外战争进入到关键阶段后,法国和西班牙还派出了6.3万人的地面部队和146艘军舰驰援美军。
反观英国,虽然号称世界头号殖民强国,但其大部分兵力、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都要横渡大西洋从本土或欧洲运来。
英国刚结束了与法国争霸全球殖民地的“七年战争”,元气大伤,当时英国本土人口也就五六百万,即便在战争前期华盛顿带领大陆军独自抗英阶段,法国和西班牙外援尚未赶来时英军已经暴露出兵力严重不足的致命软肋,全球殖民地的数千万人力资源也很难动员起来用于对美作战,如果强行抽调本土人口,那么就会影响播种面积,这是在大型农业机械普及前劳动力制约的。
当时北美殖民地盛行奴隶制,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元勋都是大奴隶主,倒是英国早早的在1807年就宣布了废奴法令,而“美国革命者”们直到半个世纪后才被一场血腥内战推动着不情不愿地废除了奴隶制。
美国独立后所构建的“三权分立”政体,无论从行政效率还是民心威望上,都远不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原本不少北美殖民地高层人士并未打算独立建国,还幻想着英王能“皇恩浩荡”给予殖民地宽容政策,免收一些苛捐杂税,谁知英国也是端着高傲的架子挥兵镇压,导致最后连保皇党也失去了对英国的信心。
习惯了君主集权制,一时间要习惯“民主”不是那么容易的,独立后很多人满脑子还是“王权思想”,甚至跑去劝说华盛顿登基当“美国国王”,建国初期的美国就是一团糟。
当时英国也无暇顾及他们,兵力不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战争持续到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喷发,它喷发出来的含硫毒气毒死了四分之一,毒气甚至漂洋过海飘散到欧洲上空。
先飘到挪威卑尔根,6月17日蔓延至布拉格,18日到柏林,20日到巴黎,23日降临英国.当时英国人记载称,雾气是如此之厚,导致停泊在港口的船只根本无法航行,太阳变成“血红色”。
法国中北部的沙特尔市八九月间的死亡率达到了5%。在英国八九月间有2.3万人死于中毒。阴霾逐渐发生一系列反应,引发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随后又导致出现寒冬,和现代的房地产不一样,独立战争期间的粮食期货是最挣钱的。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王朝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在确保本国利益优先的情况下,殖民地地区人民的利益就被无视了。